探訪石底大斜坑後,前往礦場咖啡前,我們在小小的菁桐老街蹓躂。老街不大,幾分鐘就能從頭走到尾,不巧的是這一日正在鋪路,部分店家沒有營業,也可能是平日的關係,僅三三兩兩的店家開門做生意。沒開店對我們來說影響不大,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習慣出門不採買任何紀念品,吃好拍滿是唯一任務。
有時不太懂觀光區的美學,但有些時候這些違和感造就了想讓人多看幾眼的魅力。稍微褪色的油漆配上日式木造建築,有點迷人。
照片中的"天燈派出所"有沒有提供其網站提到的服務不得而知,廁所可以使用,但從下往上看有種空蕩蕩的感覺,從過去的照片看起來還真不是我的菜,喜歡佇立路旁的廢墟,不喜歡裝滿LED燈的建築物。
當我們風塵僕僕從前兩站公車站走到菁桐時(下錯站的故事),印入眼簾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天燈派出所,派出所附近的店面掛上大大的"租",據說派出所已經撤回老街,沒有勾起我興趣的奇妙建築物,連照片也沒拍半張。
平溪支線因煤礦而生,不知從幾何時因天燈聲名大噪。總覺得不靠天燈還是可以吸引人潮,但已經無法改變了吧!到處都在招呼放天燈,紀念品也是小天燈,明信片上少不了天燈,對我來說菁桐的美不是天燈,是它富含故事的過去。
菁桐車站,靜靜的看著世間的一切。當年的"菁桐坑驛"人潮應該比現今熱絡不少,我們去的這一日只有小貓兩三隻,離開前有再多一些吧!
美麗的景點讓我的手停不下來,一下又一下的按著拍照鍵,時常為了拍照與室友走散,也時常為了某個景色忘記邁開步伐,就這麼傻楞楞的站在路邊看著,把相機拍不進的一幕幕努力刻在腦海裡。
可惜的是菁桐車站附近好幾處拉著黃色的警示線,因疫情的關係要讓大家統一進出車站,確實的量體溫,確實的提醒戴好口罩。左閃警示線,右閃三角錐;綁上奇妙紅線的竹筒早已開始腐朽,掛在年久失修的涼亭,掛上煤坑的遺址,說是祈福卻跟天燈一樣對我來說意義不明,只知道拍照時要閃過這些東西真的好累。
說不上喜歡菁桐老街,但很愛這棟即將滿92歲的老火車站。
店名:楊家雞捲
地址:226新北市平溪區菁桐街127號
預約電話:02 2495 1056
Google Maps:https://reurl.cc/GdNKvG
營業時間:09:15–17:15,星期四公休
人數:2人
雞捲($50)+卜肉($50)+火大仙草茶($30)=$130
無論是Google Maps還是網友分享的資訊都顯示星期四公休,我們前往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四,在攤位前探頭探腦,逮到機會趕緊問老闆今日是否有營業,老闆簡短有力的答著:有啊!。再問老闆是否能內用,依然簡短有力:可以啊!
點了一份雞捲與卜肉,室友對卜肉的印象不好,外加看到雞捲裡有芋頭,百般不願意的被我拉進店裡乖乖坐好。實在不是雞捲不好吃,我們不是芋頭的信徒,雖然雞捲芋頭味沒有想像中的瘋狂,要不是旁邊有番茄醬可以配著吃,我們應該很難吃完整份雞捲。相信芋頭控的朋友應該會超愛,若你喜歡也別與我分享,我無法理解(逃
雞捲就先不談了,來聊聊卜肉吧!
因為印象不好,室友戰戰兢兢地咬第一口,緩慢咀嚼,吞嚥時眼睛露出莫名光芒。室友說這跟他以前吃的卜肉不一樣,怎麼個不一樣他也說不上來,只是一口又一口的吃著裹著厚厚皮的棒狀物。
楊家卜肉的麵衣與一般常見的大熱狗一樣,醃好的肉裹上一層厚厚的粉下鍋油炸,先不論肉好不好吃,光麵衣就讓我無法抗拒的一口接一口。
有些人說麵衣太厚,裡面肉太小塊,對我來說卻是大小適中,合在一起味道剛剛好。
自煤礦全盛時期就開始營業的楊家麵店到現在的楊家雞捲,看盡菁桐的興衰,隨著時代不同更換了不同的營業項目,唯一不變的是與斜對面的老車站始終相伴。
吃完楊家雞捲,附近有個小階梯顯示往"菁桐國小",下階梯後會看見"情人橋"。情人橋旁的許願筒寫著這個景點緣由,老街賣的許願筒是不是要讓大家掛在橋上不得而知,我們只覺得那個黃色與紅色在樹林間非常突兀。
情人橋:1960年稱為中埔鐵橋,為那時情人們密會的地點。如今好像只剩部分橋墩還是舊有的結構,其餘的皆為整修後重新建構。
如果人人都在這裡約會,根本無法成為密會地點?可以開個市集熱鬧無比。與其說是情人橋,這裡應該是以前當地居民往來重要的便橋,閉上眼好像依稀能聽見木屐敲在橋上的聲響,喧嘩聲、招呼聲,聲聲招人回到往日時光。
過橋後有著應該是當年宿舍的廢棄建築,沿著小路往上走會回到106縣道,縣道對面可以找到"周氏紀念碑"
興建於1949年,距今有75年歷史的紀念碑,是一個家族的風光證明,如今無人整理,碑上佈滿青苔,雙龍搶珠與漆上紅漆的字樣清晰可見,遙想當年完工時應該風光不已。
周家著名的還有位在汐止的"斯園"又名"周家花園"。"斯園"於2009年左右被所有權方陽明海運拆除,想要一睹其大宅風采只能上網找照片,周家的故事與顏家一樣精采,但那些精彩隨著時間流逝將越來越少人提及。那些年,走過肅殺的白色恐怖氛圍,一代浮華只剩蒼涼。
原先想往山邊走找尋廢棄礦場,但是這一日實在太熱,整件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,室友怕我曬多了太陽會過敏大爆發,附近看了幾個景點後只能先折返回礦場咖啡休憩。
台陽兒童樂園位於日式建築群附近,當年孩子們的休憩場所,原想試溜一下,但那粗糙表面讓人卻步。
日式建築群有不少店家進駐,沒有特別研究這個區域先行作罷,下次有機會再來探訪。
室友喜歡這裡的清幽,下次來訪選家民宿體驗一下山中生活好像也是個不錯的提議。
採煤:礦工入坑 →煤礦裝車 →集中石底大斜坑 →運至選洗煤場(挑選、分類、清洗) →卸煤櫃(煤斗車載運)
午餐決定在礦場咖啡覓食,前往餐廳需要跨越鐵軌,車站正對面是卸煤櫃,寬度可通過一台火車,上方落下整理完畢的煤礦,從平溪線的最後一站一路往前集貨,當年的平溪線無比熱鬧。
卸煤櫃下方還有舊時鐵路遺跡,如今已沒有火車行走。
照片右後方為選洗煤場,左前方為卸煤櫃。
對礦場咖啡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平溪線的第一篇:探訪菁桐,因煤礦而生的平溪支線(1)-石底大斜坑+礦場咖啡
吃完午飯後我們決定前往十分,避免篇幅過長,下次再繼續分享。
喜歡菁桐嗎?如果你也喜歡菁桐說不定我們喜愛的風景有點雷同,是否能請你與我分享讓你瘋狂拍照的景點。
不喜歡菁桐嗎?如果不喜歡是否能請你與我分享讓你瘋狂拍照的景點,說不定我能遇見一個充滿驚喜的好景點。
無論如何,有任何想法都告訴我吧: )